您的位置 首页 中学

高三记叙文如何写?注意从四方面积累

对记叙文的写作,有的考生感到颇为头疼。从考生写作记叙文的情形来看,文章问题主要表现为立意如出一辙,选材千篇一律,内容大同小异,人物千人一面,情感虚空附会。 实际上,记叙文紧贴生活,…

对记叙文的写作,有的考生感到颇为头疼。从考生写作记叙文的情形来看,文章问题主要表现为立意如出一辙,选材千篇一律,内容大同小异,人物千人一面,情感虚空附会。

实际上,记叙文紧贴生活,更能彰显考生看待事物的独特视角,更能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世界的温情与多彩。若想在考试时自信满满地选择记叙文,游刃有余地表达情感,考生可从观、读、写、思四方面有序积累。

一、观以成怡

鲁迅说过:“如要创作,第一须观察。”观察是考生直接获取生活经验、积累写作灵感的法宝。不论是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自然之胜,还是“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”的人文之景,离了观察,都无法如此生动、流畅地淌于笔端。

有考生面对一个记叙文题目,审题时就在脑中搜寻看过的素材故事,借以开启行文思路。此法固然有效,但若总是意在复述他人生活,而忽视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景,写作时就会因脑海中没有真实经历而文思干枯,描写也易失之血肉,败于偏颇。记叙文写作贵在真实自然,重在细致描写。在生活中时刻乐于观察,敏于观察,是考生写好记叙文的第一步。

1.多感官观

作家艾芜在指导写作初学者时曾说:“要练习我们的眼睛,善于观察人的动作、态度和表情;要练习我们的耳朵,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、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。”这就是说,观察不要限于视觉,“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”,要开启视觉、听觉以及触觉、味觉、嗅觉等多种感官。朱自清在《荷塘月色》中对月光下荷花的描写堪称经典,就得益于作者对各感觉交织、转换的描绘。倘若作者不曾运用五官六感细致观察,又如何能写就这美丽动人的月下荷塘?

2.多角度观

考生常觉得生活单调,无处可观。其实不然,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”,人物、风景、物件、饮食……周边种种都可以细观。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,平淡之中不乏奥义;一颦一笑,一枝一叶,一草一木,一砖一瓦,一针一线,一粥一饭,无不是观察的品类,无不是写作的源泉。

3.多持续观

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写作的想法,形成于长期观察基础上。法国作家莫泊桑曾反复观察同一辆牛车,以之为话题写出数篇不同的散文。在他的文字中,牛在早上和晚上拉车的神态动作都不一样;赶牛车的人在饿着肚子时和酒足饭饱后对待牛的态度也不一样。考生可选定一些事物,做持续性观察,扩充认知,助力真实生动的表达。如,一个人面对各种情况的反应是什么,一件事情的走向和结果如何,一棵植物的四季形态怎样……

二、读以成基

在记叙文写作中,不少考生老调重弹,反复讲述一个故事或某个片段。这其中缘由除了观察不足、缺乏生活积淀,也有阅读有限、间接经验不足之故。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。”博览群书,在阅读中了解天文地理、琴棋书画、花鸟虫鱼、柴米油盐等,有利于考生在记叙文写作中信手拈来,融生动合适事例于自己的文章。阅读时,要有方法,有目标,广读涉猎与精读钻研相结合,泛读篇章与细读段落相辅相成。

1.读时积极感悟

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有言:“没有感情这个品质,任何笔调也不能打动人心。”有感而发才能涉笔成趣,心有所悟才能下笔有神。考生在日常阅读中可扩大文体范围,既读小说散文等体裁的名著名篇,也读主流媒体的新闻社评。要在阅读中将自我代入情境,推己及人,试着感悟酸甜苦辣诸番滋味,丰富喜怒哀乐各种情感。如此这般,才更利于考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描摹出细腻动人的情感。

2.读时积累素材

记叙文由人、时、地、事等要素构成。一篇记叙文或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,或串联几幅同主题的场景。考生若是未在平时积累各种素材,便难以在考场的短时写作中快速甄选出适宜的人事物景。阅读是了解社会、认识生活的窗口。考生可借助所读,博闻天下之事,不断积累各主题更新颖的素材。

3.读时学习手法

要想将记叙文写得有趣入胜,只有合适的素材是不够的,须要巧用各种写作技法。在阅读名家篇章的同时,考生要有意识地关注其中的表现手法,掌握并应用到考场写作中。如,学习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中以环境烘托人物心情、推进情节发展的写法,学习《边城》中插叙往年端午节回忆的写法,学习《祝福》倒叙祥林嫂结局的叙述手法,学习《红楼梦》中正侧面结合刻画人物的手法等。

三、写以成技

观察和阅读对提升记叙文写作水平至关重要。然而,只观不写、只读不练,也会徒劳无功。实践出真知,手熟能生巧。考生多写多练,才能逐渐领会和掌握写好记叙文的方法。

1.坚持“无功利”写

“无功利”写是指不讲究选材,不精巧布局,不刻意追求立意,重在记录生活、表达自我,强调写的自觉自愿与久久为功。写日记、随笔、影评、诗歌、读书笔记以及摘抄精彩句篇等都属于“无功利”的写。这些文字内容多源于现实生活,属于叙写自己印象深刻之事,跳出了写作篇幅和条件限制,更能激发考生的真情实感,锤炼言尽其意的表达功夫。

2.不乏“有针对”写

“有针对”写是指以写好记叙文为目标前提所做的专项写作训练。如进行模块练笔,即用肖像、动作、语言等描写手法刻画人物;用固定素材进行主题提炼;用优化叙述顺序营造情节波澜等。再如仿写教材中生动的语段,像《我与地坛》中描绘昆虫的语句,《故都的秋》中写景的段落等。

考生写好文章后还要注意修改。对考生来说,写作进阶的关键路径、“有针对”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项,就是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,从而明晰不足,明确改进方法。

四、思以成己

有效观察与高效读写是写出合格记叙文的保障;而有创意的思维,以及有逻辑的表达才能成就佳作。

1.打开思路,展开想象

“文之思也,其神远矣。故寂然凝虑,思接千载。”在记叙文写作中,打开思路,展开想象,写出个性,更能带给阅卷人耳目一新之感。考生可依托教材文本和名篇作品,多用记叙文体尝试续写、改写和扩写,训练并提升自我的想象力,有意激发创造性表达。如续写《氓》中女子别夫之后的生活;扩写《沁园春·长沙》中“独立寒秋”“百舸争流”“指点江山”等场景;改写阿Q最后的命运等。也可用“以物观我”的拟人视角,如,以随身携带的包袱的口吻,来讲述孙少平的故事;从船的角度,再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画面等。

2.讲究逻辑,磨炼思维

尽管记叙文不比议论文那般注重说理,但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“求真”“生动”,要有逻辑性。无论考生在文中书写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,还是源自阅读的间接经验,都要将情节发生发展的缘由思考清楚,将因果、转折等逻辑合理呈现。因而,考生要注意进行思维的磨炼,和有关逻辑的学习,以提升写作表达的基本功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众教育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edudz.cn/zhongxue/1476.html

作者: 大众教育网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